乍看下来,一切都有条不紊并朝着不断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然而接下来的调查,却使审计人员大吃一惊。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磅房四周设置的摄像头并没有正常工作,过磅记录缺少异常过磅情况的说明记录,这就不太正常了。
于是,审计人员向磅房管理人员询问,磅房人员说原管理人员已经因事请假1个月了,所以之前的事情不清楚。这个舞弊信号让我心弦一紧,他们回避我们,也不代表我们没有办法,在对相关部门仅有的几份资料进行查看后,诸多疑点一一浮现:
统计分析了某年1月至6月同一车辆多次过磅的记录,发现部分车辆自重626(自重=最重-最轻)差异超过1000公斤,同时发现这些车辆都是公司出售废旧物资的装载工具,这种不正常现象更让我心生警觉,因为之前类似的案例在其他企业也发生过。我又再次通过网络咨询了解各级车辆水箱、油箱空载与满载时的自重差异,也考虑到车辆重量可能会因为不同物资的比重而造成差异,所以我们无法妄下结论。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选择暂时鸣金收兵,在完成其他审计模块后离开现场。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悄悄回到被审计单位,暗中观察发现,果然部分车辆司机和过磅人员进场称重后,没有将车辆直接开到废旧物资库,而是开到一个偏僻的场地,将水箱进行放水,而且我们发现这些车辆竟然经过改装,水箱在车身中不止一个,将瞒天过海之计使用得淋漓尽致。审计人员对相关场景留影留相,最终在证据面前,不法人员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