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凤霞 刘敏静 图:李芋坪 黄琼 杨桂香 莫慧杰 李奥艺 谭金燕 时间:2025-07-10 编辑:体育师范学院 来源:
阅读:次
为响应中央宣传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体育师范学院“数字化赋能智慧养羊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7日至9日赴马山县加方乡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为前提,深入了解当地豚鼠养殖、黑山羊养殖、黑山猪养殖以及桑蚕养殖等项目情况。
田间地头说普通话,振兴路上话未来
7月7日,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村委干部、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乡屯,开展“墙绘”活动,根据当地环境特色,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墙绘,同时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 ,从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在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规范文明用好普通话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普通话交流活动。

推普墙绘现场画面

加春村推普会议现场

加春村推普合照

志愿者同民治村村民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画面
“羊”光大道与豚鼠宝藏:乡村振兴奋进之途
7月8日上午,乡村促进团首先跟随民治村村委工作人员前往乡屯采取随机走访形式,挑选了当地豚鼠以及黑山羊养殖农户,随当地农户观看豚鼠、黑山羊及其养殖地,并随机采访养殖人员相关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及现场采访,我们了解到豚鼠和黑山羊的相关生活习性,它们具有食用、药用等价值,豚鼠还可以当作宠物。这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对于豚鼠和黑山羊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渠道加强宣传,结合当地特色,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跟随养殖户参观豚鼠、黑山羊养殖地

采访养殖户现场画面

参观豚鼠养殖现场画面
“竹”梦民治:探寻传统建筑的非遗之光
随后,成员们跟随民治村村委的步伐,走进马山县加方乡民治村,深入了解这里独特的竹房子非遗文化遗产。
沿着蜿蜒的村道,成员们来到这座古朴的竹房子前。竹房子主要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主要材料,经过村民精心处理,竹子被编织成墙体,与木材、石块搭建的框架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固又具特色的房屋结构。屋顶多采用坡形设计,覆盖着瓦片,既美观又能有效防雨。
通过交流,了解到竹房子在民治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几代人的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发展并传承下来,成为当地独特的建筑符号,见证了村落的发展变迁和村民的生活轨迹。竹房子建造工序复杂,从竹子的选材开始,要挑选2 - 3年生、粗细合适且质地坚韧的竹子,经过截断、破篾、削刮等多道加工工序,制作成均匀光滑的竹篾条,再编织成墙体,最后与基础框架组合搭建。这一套技艺,凝聚着当地村民代代相传的智慧。

竹房子

与当地村民、村委及房子主人合照
“蚕”起千村富,桑绿万户兴
7月8日下午,成员们跟随养蚕殖户实地观看养蚕实地情况,了解蚕的生存环境、生存周期等,向村民科普新兴科技对养蚕效益的作用。

志愿者参观养殖地

养殖者与志愿者交流画面

与养蚕养殖户合影
绿养黑山猪,绘振兴图
7月9日,成员们跟随黑山猪养殖人员实地观看黑山猪养殖地开展相关调研活动。了解该地黑山猪相关养殖方法以及黑山猪的生活习性。当地村民坚持绿色养殖,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志愿者实地观看黑山猪养殖地

现场黑猪画面

参观马山县亿诚产业养殖基地的黑山羊

养殖产地前合影
乡村振兴促进团通过深入基层,推广普通话以及实地调研活动开展了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许多有助于推普的建议与意见,让促进团更进一步了解到养殖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三下乡”振兴的征程中,我们见证了乡村的质朴与坚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充分发挥专业以及个人优势积极助力推普工作,帮助各族人民掌握好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加强民族团结。未来,我们将携手共进,以爱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让乡村成为我们美丽的家园。
审校:祁丽 韦宛辰 黎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