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审工作中,最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千个内审人心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探索怎样能让内审人变得更卓越,潜意识认为当一个人变卓越了,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关于内审人如何变得卓越,钱伯斯先生《值得信赖的顾问——杰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关键特征》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方向。
但通过这半年与很多内审同仁的交流,尤其是与那些离开内审队伍的同仁和年轻内审同仁的交流,我突然认识到:最让内审人困扰的可能不是能力素质不够优秀,是内心不够强大。当我再回看内审路上心路历程,仿佛也看到了当年那个被人际关系冲突困扰不已的自己。
作为内审人,时常被指责「鸡蛋里面挑骨头」「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时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人际关系的冲突让我们深感苦恼。
虽然通过训练和提升沟通能力,掌握沟通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能避免一些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立场的冲突,还有利益的冲突,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面对这种冲突,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沉默,可以选择忍耐,也可以选择反击……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抚平我们内心的苦恼。因为冲突看似由于别人的不理解而产生,实质上则是因为我们内心不能自洽。
这点让人想起几年前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一碗牛肉面大哭而上热搜的新闻。
一位工作了几年的女生,晚上加完班以后,人很疲惫,肚子也饿得慌,于是她去之前光顾过的面馆,点了一碗38元的牛肉面,想犒劳下自己。
不一会,面上来了。刚要吃,女生突然发现,碗里的牛肉比原来少了许多。一整天压抑的情绪此刻顿时爆发了,一想到这牛肉面38元,平时都只敢点15元的清汤面,今天累了想吃好一点,居然连卖面条的都这么不厚道!
于是,她和老板理论了起来。老板说:「现在物价都涨了,成本这么高,你付的钱就只有这点牛肉,要牛肉多,你加钱啊?」
听完老板说的话,女生再也忍不住了,坐在位置上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起来。
整个店面都安静下来了,停了一会儿,旁边的几个顾客纷纷劝那个女生算了,少一点就少一点吧,不值得为这么点小事而哭。
老板看这种情形,也好心安慰她:「我给你加点牛肉了,你别哭了,行吗?」
女生慢慢止住哭声,拿起面巾纸擦掉眼泪,哽咽着说:「我不是因为牛肉少了而哭,而是因为自己居然会因为牛肉少了而争吵才哭,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位女孩的冲突,表面是因为牛肉面里少了几块牛肉,实质上是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如果了解NLP逻辑层次,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位女生情绪崩溃,也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审计过程中面对人际关系的冲突会如此苦恼。
NLP逻辑层次模型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低层次的问题到高一个层次就能轻易找到方法,如果在同层次或其低层次来寻找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或者消耗精力过大。其中,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低三层,而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系统)称为高三层。
在上述女孩的故事里面,牛肉面少几块牛肉属于环境层次,和老板理论是属于行为层次,是否有能力理论成功属于能力层次,是否值得和老板理论是信念、价值层次,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身份层次,如何和世界相处则是精神层次。
基于NLP逻辑层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几种冲突场景及背后的原因。
场景1:看到被审计单位同事或领导工作很繁忙,感觉不好意思或不敢去沟通。
表面看是时间冲突,实质上更可能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价值没有充分认可,对自己作为内审人的身份没有足够认同。
因为认为业务部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内审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在对方在积极创造价值的时候,审计人员可能就会缺乏「打扰」的勇气。或者认为业务部门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内审部门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审计人员面临这个场景就会不敢去沟通,去清晰地提出自己的需求。
如果是面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尤其是比审计人员高几个层级的领导,审计人员可能就会更缺乏勇气。除了前述原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审计人员从内心里认为自己和领导是不对等的,甚至是不平等的。
场景2:领导让我们去审计一个事项或一个人,我们感觉被领导当了「枪」使。
被领导当「枪」使可能是很多内审人最郁闷的事情之一。
刚开始做内审时我听过很多前辈每每谈起这个话题就义愤填膺,曾经一度我也因为产生了这个想法而差点离开内审行业。
被领导当「枪」使,表面上看让我们不舒服的是领导的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安排,实质上是我们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
被领导当「枪」使,有可能真是领导拿我们当「枪」,也有可能是我们假想或推测的,因为我们并不完全了解领导的决策背景。
换个角度来说,即便被领导当「枪」使,还要看打伤的是谁,是无辜的,还是本应处理的。
当我们认定被领导当「枪」使时,我们会认为自己被领导当作了一个工具,而我们自认为是一个客观公正、有情有义的人,和我们高层次的身份发生了冲突,这个冲突产生的情绪会很激烈。
如果我们能识别这一身份认同的冲突,将自己抽离出来,冷静地、客观地看领导的安排,也许会有其他的认识。
场景3:被审计单位人员对自己很友好,但因为我们审计发现的问题被处分,或者因为被处分导致其看似无辜的家庭受到影响。
这种冲突的场景非常常见。
表面看是因为我们披露了问题导致的,实质上则可能是因为和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或信念发生了冲突。
我刚开始从事内审工作的第一个审计项目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审计中发现了被审计单位的一个违规线索,在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被审计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被降职处分。虽然第一个项目就发现违规线索心中有一点成就感,我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确实违反了规定,但听到该领导被处分,心中却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感受,因为在审计的过程中该领导对我的态度很和善、也比较配合。
在后来的审计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时候看到涉及的同事、他的领导及领导的领导一堆人围着自己求情,内心也会纠结。
当年我并没有找到纠结的点在哪里,只是让时间冲淡了这个感觉。
现在我明白,这些冲突实质上是我多年的原则和信念发生了冲突。
从小被父母教育要与人为善,这成了植入我内心的一种原则,在冲突中恰好触碰了这个信念,虽然该领导被处分是因为他做了违规的事情,不是因为我们披露了才受处分,况且即使我们没有披露,日后可能也会有其他人披露。
另外,因为坚信无辜的人不应该受伤害,所以当看到同事可能被开除导致其家庭受到影响时,又触碰了这一信念。
场景4:审计项目结束后,被审计单位请好友或老领导说情,左右两难。
这种冲突的场景可能更为常见。
表面上看是情与理、情与法的冲突,实质上也是原则与信念的冲突。
当好友说情时,我们可能从小受「不能对不起朋友」「朋友有难,不能袖手旁观」,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观念影响,当好友为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提出请求时,我们就很容易把「是不是该如实披露问题」与「是不是对得起朋友」联系起来,披露感觉对不起朋友,不披露则可能对不起单位、对不起良知,真是左右为难。
当老领导说情时,很可能老领导有恩于我们,尤其是不轻易开口找我们的老领导,我们可能会更加感到为难。「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观念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信念,当老领导找我们说情时,我们所纠结的可能超越了问题本身,上升到如果拒绝会不会显示不懂得感恩的层面。
场景5:历经辛苦出具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提出强烈的异议,或者公司领导好像没有给予肯定,我们的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
这些年,很多知名企业或知名企业家普遍倡导「客户至上」或「用户是上帝」,很多内审同仁也提出内审也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同时,有为才能有位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
一个项目结束后,我们按照程序辛苦撰写的审计报告,如果因为立场不同,被审计单位提出强烈异议,我们的工作是否就没有价值?或者如果公司的领导没有给予肯定,我们的工作是否就没有价值?
很多同仁可能会说,如果不能被领导和被审计单位认可,肯定就没有价值了。
但试想,如果我们内部审计的价值完全由外部评价,我们就会完全由外部左右,我们就会非常在意外部的评价。
但外部的评价更多是主观观点,不是客观事实。
好比很多同仁让被审计单位给自己的工作评价,虽然不乏有客观的评价,但更多可能是负面的评价或被审计单位因为担心审计的压力违心给了好评。
所以,我们内审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价值也应该有一个内部的评价,而非完全被外部的评价所左右,扭曲自己去一味迎合外部的评价。
以上仅是简单列举的几种常见的冲突场景,实际上审计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冲突场景,不再一一列举。
从NLP逻辑层次模型的角度,面对人际关系的冲突,如果我们在同一层次找方法,可能原地打转,始终走不出困惑。要想解决,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找对策。
第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内审的价值,发自内心认同内审工作。
我们要坚信内部审计是创造价值的,是不可或缺的。内部审计的价值不仅在于查处舞弊、挽回损失等显性的价值,更在于合规文化、风控理念等隐形的价值。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我们要发自内心认同和热爱内审工作,要自尊、自信、自爱。
第二,发生冲突时,我们要识别冲突的点在哪里,从更高的维度去消除冲突。
前文列举的一些冲突场景,很多原因都是源于我们的准则和信念,如果我们从问题和事实、辩解争论这些环境、行为的层面去面对冲突,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向更高一个层次,比如「我要做一个坚决维护公司利益的人」或「我要做一个客观公正的人」等,如何维护公司利益、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可能就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上述冲突的点在我们身份的层面就显得是小事了。换个角度说,这些冲突的点在于「有我」,如果我们能抽离出来,上升到「无我」的状态,这些冲突和困扰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要想避免冲突,我们要探索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准则,并清晰地告诉别人。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有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
我们之所以有内心的冲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是背后的价值观、准则等在影响着我们,它们好像是看不见的手。
如果我们深入去探索自己,借助一些工具去梳理出影响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准则,像瑞·达利欧的《原则》一样清晰,且能让相关的人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准则,冲突的场景自然会减少。因为,如果别人很清晰你的原则,且知道你会坚持你的原则,他们也就不会再主动触碰你的原则。
比如,如果我们以坚决维护公司利益为准则,则一切破坏公司利益的行为我们都不能容忍。如果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清晰内审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不会主动去碰钉子了。
再如,如果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人,当公司利益和党、国家、人民的利益相冲突时,我们可能不会选择坚持公司的利益,会选择坚持党、国家、人民的利益。
最后,祝愿每一个内审同仁都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都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快乐的内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