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运动学院党总支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构筑“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2-11-16    浏览次数: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苏北地区首个从事物理方向师范生培养、光学工程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60余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富有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地方发展,培育一流人才的高端学院。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聚拢于此,一批青壮年科研才俊奋发于此,一批学高身正的老教授深耕于此,为“国之重器”贡献力量,为“打破封锁”提供方案,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为“民族团结”奉献智慧,为“立德树人”殚精竭虑。学院拥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电子信息类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光学工程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共建)JMRH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教育部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25月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4个,现有师生党员275人,其中教职工党员71人,学生党员204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统战群团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党建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光学工程系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多年获校文明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在全校党建工作综合考核中连续5年均名列优秀等次

学院党委紧密结合事业发展实际,经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稳定的12345”党建工作思路:坚持1个理念、围绕2个群体、面向3个需求、发挥4个作用、推动5大建设,即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这一基本理念;围绕教职工和学生两个管理服务群体;面向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学院事业三个基本需求;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和民主党派自觉自为四个作用;推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与纪律及制度五大建设。

时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来院调研



学院坚持“党建+”工作思路,将党的建设内嵌到学院发展各个层面,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凝聚育人合力,在“坚定不移走研究教学型学院”方面凝聚发展共识,实现了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始终将党的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江苏省重大决策部署,融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引领苏北地区基础教育物理学师资队伍培养,推进“强基、铸魂、领航、护航”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构筑了“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强基”工程:政治赋能,把牢办学方向

1. 坚持党的领导,把方向过硬。学院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观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统领位置,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不断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性地落实到改革发展和办学育人全过程,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学院事业制度设计和业务工作推进全过程。坚决贯彻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制订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等20余项制度文件,确保学院所有大事要事方向正。


2. 理顺工作机制,谋大局过硬。明确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党政办公会等各类会议的议事范围,健全决策机制,形成师生参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会议议事程序,持续增强管大局、议大事的能力。每年召开学院暑期战略发展研讨会,全员参与,广开言路,专题式研究学院事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谋划一学年的工作思路。

3. 提升政治能力,促发展过硬。不断提升院党委的政治领悟力、辨别力和执行力,把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学院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和扎实业绩践行初心使命。学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攀升,近年来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在全校均名列前茅。学院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国家发改委JMRH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及以上平台7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凸显,与地方共建三个产业研究院,获得政府资金支持1.4亿元,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上千万元。

(二)“铸魂”工程:思想赋能,筑牢信仰根基

1. 线上线下确保意识形态守得住。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成立物电学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物电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系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精髓要义,强化宣传教育和思想理论引导。不折不扣传达落实学校有关意识形态工作部署,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加强课堂、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潜移默化宣传主流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荣获2020年度江苏师范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学院。


2)“333”模式助推理论学习出实效。学院党委坚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第一议题,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学习教育工作,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推行“333”理论学习模式,聚焦内容、突出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学习的常态性。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获江苏师范大学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优秀案例一等奖。

3)内外兼修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学院领导干部主动加强自身修养,坚决杜绝机械式做法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经常性的深入一线进行现场办公,接地气、通下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模范执行实行随机听课制度,网络内容发布审批制度和报告会、研讨会等审批、跟听制度,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办学治院工作之中。制定《物电学院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党外人士、外籍人士的联系和监督。

(三)“领航”工程:组织赋能,打造坚强堡垒

1.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引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学院光学工程系党支部创建的“支部+”工作法,把支部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对接、社会服务相加,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促进了学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此为引领,院党委严格落实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在全校率先实现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开展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根据不同群体特点,采取“线上+线下”“集中授课+主题实践”的模式施训,切实提高支部书记的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能力。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要求党支部书记围绕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5大方面、19个大项、74个小项的工作内容,按年度向学院党委述职。

光学工程系党支部赴苏州迅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交流


2. 两级“书记项目”引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优质化。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实施党委、党支部两级“书记项目”制,以党建工作立项的形式规范党建内容,创新党建形式,给予每个支部每年至少2000元的活动经费,确保党支部书记干事有抓手、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提高了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严格执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教工党员发展“双培养”机制和学生党员发展“四四一”制度,保质保量推进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印发《物电学院党委工作职责及党委委员岗位职责》《物电学院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支部工作台账记录认真、完整,能够过程性的反映党支部工作进展。不断推进党支部优质化建设,模范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复核和优质化党支部验收工作,光学工程系党支部获批学校首批“优质党支部”



3. “支部结对共建”引领,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化。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指导教工支部与校外企业支部、校内机关支部、学生支部结对共建,学生支部与当地中学物理教研室支部结对共建,实现了所有支部结对共建全覆盖,达到了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互帮互促的目的。物理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定期面向中小学开展“实验室开放日”“先进技术进中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印威同志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评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所带领的团队获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本科生党员王蕊同学在校期间两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余名教师党员成为科技创新先锋,22人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

  1. 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画出统战最大同心圆。学院党委始终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统战,与党外人士谈心谈话,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关爱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近五年,共推荐3名优秀博士分别加入无党派、民进和九三学社,学院现有民主党派11人,其中博士9人,教授3人。沈德元教授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江苏省教科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致公党党员韩彩芹教授指导本科生两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施“榴光溢彩”少数民族学生引领计划,为77位少数民族学生配备“曙光导师”、“韶光益友”和“星光伙伴”,通过导师、益友、伙伴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构建“3+1”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体系,在人生、生活、学业等方面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助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让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四)“护航”工程:作风赋能,优化政治生态

1. 聚焦主责主业,“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制定《物电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清单》,明确学院党委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学院领导班子自觉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按期召开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不断促进领导班子“三态”持续向好。认真开展教师“十项准则”“红七条”师德专项教育。开展“未巡先改”工作,层层抓落实。全力支持纪检委员工作,紧盯“四风”问题,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2. 聚焦风清气正,党风廉政责任落实到位。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络,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委工作计划,与党政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按期开展“书记党课”“廉政教育讲堂”、纪检委员讲廉政建设专题党课等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活动。

3. 聚焦监督提醒,廉政防范责任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人、财、物管理等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把“两个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对安全生产、廉政风险点、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关键人员的“嵌入式”监督机制,深化源头防控。紧盯科研横向经费10万以上教师、大额实验器材采购、重点实验室安全等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前置廉政提醒,防患于未然。

 

信息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党建网

上一篇
下一篇